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同时也是佛教里最推崇的品质之一。在诸多佛教经典中,佛陀都论述了佛子尽孝道的重要意义,劝人对师长对父母奉行孝道,以尽人伦之责。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年仅八岁的吴猛就知道孝顺父母,用自身来吸引蚊子,好让父亲能睡个好觉。虽然看起来略显幼稚,可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做出的最大努力,是赤子的拳拳孝心。
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
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
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
佛要我们不只求解脱我们这一世父母的痛苦,更要发广大愿,发长远心,连自己七世父母的冤孽,都要超度。佛的这种精神,合于中国‘孝经’所说的‘大孝于天下’。天下人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不能只孝这一辈子的父母,你前生的父母,再前生,乃至七生、千万生的父母,都一样要追荐。由此而达众生平等,慈云普护一切。
《大集经》云:“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佛陀认为,对父母的孝养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无论出家在家,都应当孝养父母,否则便是犯戒。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从我做起,从各位佛弟子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