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的故事,来自于东晋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大手笔”最初是指名家笔下的优秀文章或者书法,不过现在经常用来泛指所有精美、值得称赞的作品。那么“大手笔”是一支什么样的笔,关于这支笔有什么典故呢?

东晋时期的王氏家族,是个非常有权势的家族,早在西晋末年,这个家族的影响力就已经凸显出来,不仅有太尉王衍手握重权,还有他的两个兄弟王敦和王澄两个重要区域。

“大手笔”的故事,来自于东晋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到了东晋,晋元帝司马睿任用王导为相,将一切事务都交给王导处理,并让王敦总管军事,形成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王家不仅在仕途上春风得意,在文章和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王导本人就是个大书法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侄子是著名的“书圣”王羲之,更是书法界的楷模,而他的孙子王珣,虽然在名气上比不过王羲之,但他的才华同样令人称赞。

王珣生于东晋晋穆帝时期,他的父亲王洽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深得穆帝的器重。

王珣也是从小就聪明过人,成年后先在大将军桓温的手下做副官,因其处事干练,很受桓温的赏识,后来追随桓温北伐,多次立下战功,桓温死后,王珣又到桓温的弟弟桓冲手下做事。

王珣早年娶了丞相谢安的侄女为妻,但由于王谢两家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猜忌,因此产生了矛盾,王珣便遭到排挤,被闲置了一段时间。

等到谢安去世之后,由于晋孝武帝喜好诗词典籍,经常与王珣等人议论,王珣便因此受到孝武帝的信任,仕途上开始取得进展,并逐渐做上了宰相。

孝武帝不仅看重王珣的办事能力,对他的文章和书法也颇为欣赏。

“大手笔”的故事,来自于东晋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王珣的书法在风格上基本继承了他的父亲王洽和叔叔王羲之的特点,而且他在草书和行书两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受到过不少名家的称赞。

他的著名书法作品《伯远帖》,后来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共同被乾隆皇帝评为“三希”,也是目前现存的十分珍贵的书法作品。

王珣还因为文章优秀,经常被孝武帝指派,编写宫里的重要文献,并且在孝武帝死的时候,也是由他完成悼词的起草工作,而在他起草悼词的前几天,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大手笔”的故事,来自于东晋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据王珣自己所说,有一天晚上他睡觉时,梦中出现了一位老人,老人送给他了一支很大的笔,犹如房屋的顶梁柱一般粗壮。

王珣将笔接了过来,心中很是纳闷,正要请教时老人却腾云而走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王珣能够清楚记得昨晚梦中发生的事情,他因为感到奇怪,就时常把梦讲给别人听,并且告诉他们说:“梦中长者送我大笔,一定是在告诉我不久之后我将要完成一番大手笔”。

果然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孝武帝被其宠妃所杀,并由王珣主写悼词和拟定谥号的事情。

王珣在梦中老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大手笔”的创作,而后来人们也根据这个故事,将大手笔和文章创造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