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比项羽早了四百多年

秦朝末年,项羽领兵在巨鹿与秦国主将章邯展开了决战,为了显示出必胜的决心,项羽命人将船只和炊具全部砸毁,断了自己的退路,最终击败了秦军。

可事实上,被项羽用“破釜沉舟”打败的秦国人,其实早在四百年前就已经开创了这一战术,那么这个开创者是什么人呢?

孟明视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父亲就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相国百里奚。百里奚年轻时曾为了维持生计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独自一人外出闯荡,后来四十多年时间都没有再见过妻儿,直到70岁时被秦穆公封为大夫,一家三口才得以团聚。

他是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比项羽早了四百多年孟明在成年之后一直不喜欢干农活,整天只是和相邻的几个年龄相仿的青年在一起舞蹈弄棒,后来在与父亲百里奚团聚之后,秦穆公见他武艺高强,便封其为将领,与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同为秦军三帅,而我们要讲的“破釜沉舟”的故事也就是发生在孟明身上。

孟明的破釜沉舟之战发生在秦国与晋国之间,说起这次战争,还有一段渊源。

公元前628年,称霸诸侯的晋文公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晋襄公刚刚继承君位不久,当时还在服丧期间。

秦国与晋国同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而且两国还是邻居和亲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秦国曾给予过晋国不少恩惠,就连晋文公能够当上霸主,也少不了秦国的帮助。而秦穆公也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在晋文公之下。

他是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比项羽早了四百多年因此现在晋文公既然已经死了,秦穆公觉得理应轮到自己大显身手,于是就想趁着晋国内部不稳定之时,借助武力让曾经依附晋国的诸侯都臣服于秦国,从而将晋国的霸主地位抢夺过来,而他所选择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郑国。

之所会以选择郑国,是因为在晋文公在世时,秦晋两国曾相约一同伐郑,后来在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劝说之下,秦穆公又放弃了侵郑的打算,并且还留下了杞子、逢孙和扬孙三人帮助郑国守城。

这三人奉穆公之命常年在外,由于思乡心切,又迟迟见不到返乡的迹象,于是就动起了歪心思,他们写信给秦穆公建议秦穆公派兵趁着郑国没有防备的时候攻打郑国,到时候他们再里应外合,就可以一举消灭郑国。

他是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比项羽早了四百多年秦穆公得到杞子的书信后,很契合自己当时的想法,于是立刻召集军队,由孟明担任元帅,白乙丙和西乞术为左右参军,率领军队向郑国进发。

秦国的大军在越过晋国,抵达郑国近郊的时候,郑国的一个名叫弦高的贩牛商人听说了秦国大军压境,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他便一面派人立刻向郑文公报信,一面带着牛羊去面见孟明,假称自己是奉国君之命前来犒劳秦军。

孟明对弦高的说法信以为真,他认为郑国既然能派人来酬军,那么自己侵郑的计划肯定已经被郑国知晓,现在贸然进攻一定会无功而返,于是便放弃了侵郑的打算,带领军队原路返回。

在秦军回国经过崤山的时候,却遭遇了晋军的伏击。原来晋襄公认为秦国在晋国举办丧事期间,攻打晋国的盟国,是对晋国的羞辱,于是便派军队埋伏在崤山,准备将秦军一举歼灭。

他是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比项羽早了四百多年由于崤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晋军又是以逸待劳,因此在崤山之战开始后不久,秦国就全军覆没,孟明等三位元帅也沦为俘虏。后来幸好秦穆公的女儿兼晋襄公的母亲对晋襄公进行了一番劝解,孟明等三人才得以侥幸保住性命,从晋国逃回了秦国。

这是孟明第一次败在晋军手上,他在逃离晋国时曾经对晋国大夫阳处父说,三年之内一定会报此仇。

两年以后,到了公元前625年,孟明为了报崤山战役的耻辱,并兑现自己当初“三年内报仇”的诺言,又一次率兵出征晋国。

晋襄公在听到秦军再次进犯的消息后,派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为元帅,赵衰为参军,出兵抵挡孟明,两军在彭衙相遇。

由于晋军有了上一次重挫秦军的先例,士气旺盛,因此战争开始后晋军作战十分勇猛,很快就将秦军打败,孟明则第二次败在了晋军手上,晋国人在取胜后也讥笑秦军为“拜赐之师”。

他是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比项羽早了四百多年孟明自认为自己两次辱没国师,必然会遭到军法的严惩,可是秦穆公却赦免了孟明,继续让他担任中军将领,孟明对秦穆公也很是感激,开始下大力气训练军队,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他还自掏腰包,提高对士兵的待遇,并且和士兵同吃同住,加强军队的凝聚力。

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晋襄公为了报复孟明的无故出兵,派先且居攻打秦国,夺取了秦国边境上的的汪地和彭衙两城。

孟明有了前两次的教训,变得更加成熟,也不再逞匹夫之勇,他自认为军队的训练还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因此暂时不能与晋军发生正面冲突,于是就没有出兵抵挡晋国。

而晋国人则认为孟明已经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出兵,这也是孟明担任主帅期间秦国第三次败在晋国手上。

这三次的失败,无论对于秦穆公还是孟明,都意味着莫大的耻辱,他们二人都急需要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因此到了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在孟明的建议下,决定亲自率兵出征晋国,并且仍然任命孟明为中军主将。

在临出发时孟明对秦穆公说:“如果这次战争再失败,我一定死在战场上,绝不再踏入秦国一步”,秦穆公也说:“如果失败我也只好投奔他国,不能再回来担任国君了。”就连秦国的士兵和士兵的家属由于受到了秦穆公和孟明的恩惠,在出征时同样也抱着必胜的决心。

他是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比项羽早了四百多年等到大军渡过黄河抵达晋国疆界时,孟明便下令将所乘坐的船只全部烧毁,秦穆公问其缘由,孟明回答说这次作战势在必得,如果失败则全军上下都必须战死于此,而假如胜利了,又何必担心找不到船只回国。

晋国大夫赵衰听说孟明烧毁船只之后,告诉晋襄公说:“秦军这次出征,带着很深的怒火,又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再加上秦穆公亲自出征,其军队必定骁勇顽强,我们还是避开他们的锐气,不要与他们争强了。”

晋襄公也认为赵衰的说法很有道理,因此下令三军只在城中坚守,不得外出与秦人交战。

秦穆公看晋国按兵不动,便夺回了之前被晋国占领的汪地和彭衙,并且到崤山将秦国死难将士的尸体进行了掩埋,然后才退兵回国。

这一次的胜利,不仅使秦国报了之前三败晋军的仇恨,让秦穆公和孟明都重新树立了威信,并且也让其他诸侯国认识到了秦国的强大,在秦军取胜后不久,周天王也专程派人来犒劳秦军,承认秦穆公西方霸主的地位,让春秋时期的秦国迎来了辉煌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