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29:“北杏会盟”,齐桓公霸业初成

“北杏会盟”是春秋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它不仅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由诸侯代表天子主持的会盟,也是齐桓公在自己称霸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上回说到,齐桓公在军事上屡次受挫之后,向管仲请教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管仲则建议齐桓公在战略上进行一番调整。

管仲对齐桓公说:“当今天下,强于齐国者不在少数,但很多国家崇尚武力,一些小国在威逼之下虽然被迫屈服,但一有机会就会反抗,所以靠这种方式,只能逞一时之强,却很难得到稳固。”

齐桓公问道:“仲父有何良策。”

典故说春秋29:“北杏会盟”,齐桓公霸业初成管仲回答说:“要想成就霸业,就要在诸侯之中树立威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只靠武力,而要施以德行。如今王室衰弱,很多诸侯早已不把天子放在眼里,郑伯箭射天子,楚子越礼僭号,类似行为比比皆是。但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之主,主公如果能得到天子支持,以天子号令惩强扶弱,安抚天下,则四境诸侯都将知道我齐国为正义之国,一旦遇事,便会驱车前来求助,到时候各路诸侯倾心相投,主公何愁霸业不成。”

齐桓公想了一想,然后说道:“仲父所说的确有些道理,但寡人应如何入手?”

管仲回答说:“如今宋国刚刚发生政变,公子御说虽然即位,但却并没有得到天子认可,主公正好借此机会前往洛邑,以为御说正位之名,向天子请旨,召集诸侯前来会盟,主公就可作为天子代表主持会盟,进而成为诸侯中的领袖,为他日号令天下奠定基础。”

齐桓公听了大受启发,第二天就带着管仲一起动身去往了洛邑。

此时周桓王早已去世,接替他的周庄王也在公元前682年死了,因此目前在位的周釐王上任还不满一年,正要寻求外援,恰好此时齐桓公前来朝觐,让周釐王有了依靠,周釐王大为感动,当即答应齐桓公提出的会盟请求,并专门下旨由齐桓公代表天子主持会盟。

得到天子的支持后,齐桓公便分别派使者前往宋、鲁、郑、曹等多国传达旨意,邀请他们在公元前681年三月赶赴北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东阿参加会盟。

眼看着日期临近,齐桓公与管仲隰朋等人提前来到北杏,在那里搭筑起三丈高的祭台,中间虚设天子之位,左右两边放置钟鼓祭旗,其余香炉烟火等祭祀用品一应俱全。

到了会盟当天,应邀前来参加的只有宋、陈、蔡、邾四国国君,陈、蔡、邾三国都是小国,不敢得罪齐国,而宋桓公的目的则在于得到天子任命。

齐桓公看来的诸侯太少,便询问管仲是否改期,管仲回答说:“此次会盟是奉旨召集,如果改期,那主公岂不是抗旨,如此言而无信,将来何以让人信服,如今算上齐国已有五国诸侯,完全可以按原计划继续进行。”

齐桓公于是按照既定程序,在会盟正式开始后,先以主持人的身份登上祭台,领着众人向天子之位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宣读祭词,并传达了天子任命宋桓公的旨意,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接下来就是会盟的最核心环节。

齐桓公对众人说:“如今天下纷争不断,我等身为人臣,理应同心协力,上尊王室、下安百姓、惩强扶弱、共治天下,为避免日后内部相争,今日应该推选出盟主一人,决断诸侯间的大小事务,带领诸侯共同成就大业。”

陈、蔡、邾三国原本就不敢与齐桓公抗争,况且本次会盟又是齐国召集,于是当即说道:“天子对齐侯万分敬重,委以重任,盟主之位自然非齐侯莫属。”

宋桓公尽管心中不悦,但见其余三国都已开口,自己孤掌难鸣,也只好勉强答应,于是齐桓公盟主的身份由此便初步确立。

典故说春秋29:“北杏会盟”,齐桓公霸业初成接下来五国之君按照礼仪,杀牛宰羊、滴血盟誓、敬酒祝词、下拜结交,本次会盟便顺利结束。

这就是历史上的“北杏会盟”典故,这是春秋史上第一次由诸侯代表天子主持的会盟,齐桓公此举不但开创了这种会盟形式的先河,也让后来的诸侯们看到了尊奉天子的重要性,因而频频效法,春秋五霸能够相继登场,东周王室得以延续数百年,都与这次会盟有着一定的关系。

再说会盟结束的当晚,宋桓公回到馆驿越想越生气,对身旁的戴叔皮说:“宋为公爵,齐为侯爵,可是齐侯却妄自尊大,以盟主身份自居,难道寡人日后还要听他调遣不成。”

戴叔皮也附和道:“齐宋两国实力相当,万一齐侯称霸,对宋国将十分不利,如今主公的君位已定,就应该立即返回商丘,如果继续留在这里,将任由齐侯的奸计得逞。”于是宋桓公当晚就离开了北杏。

第二天,齐桓公听说宋桓公背叛盟约,大为震怒,准备派兵前去追剿,但管仲却制止说:“宋公虽然中途离开,但毕竟还是参加了会盟,就算讨伐,也要得到天子的旨意,而鲁侯作为王室宗亲,却公然抗旨,拒不会盟,因此鲁侯的罪行更为严重,主公应该先伐鲁国。”

齐桓公说:“仲父所言不错,那这次伐鲁当用多少兵力?”管仲回答说:“我们可以不必直接与鲁国开战,鲁国东南方向有一小国,名叫遂国,是鲁国附庸,国中人口不足四户,凭我齐国之力,只需五日便可将其消灭,主公可先以抗旨之罪拿下遂国,令鲁侯胆寒,然后再派人聘问鲁国,责问鲁侯之过,鲁侯必定亲自前来谢罪。”

齐桓公听了很是赞同,于是亲自率兵攻打遂国。

遂国本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国后将其先祖封在山东宁阳一带,城防很差,国力也十分弱小,因此齐桓公将遂国包围后,仅一通鼓就将前来抵挡的遂军击败,遂国举城投降。这是齐桓公在位41年灭掉的唯一一个国家。

齐桓公灭遂之后,立即派人出使鲁国,鲁庄公果然震惊不已,即刻召集众臣商议,施伯建议道:“此次会盟,是天子降旨,主公抗命不从,失礼在先,更何况管仲天下奇才,齐侯如今有他相助,如虎添翼,因此主公当休书一封往齐侯谢罪,并重新约定会盟日期。”旁边的曹刿也附和道:“大夫所言极是。”

鲁庄公又说:“齐侯软硬兼施逼我就范,寡人如果就此屈从,岂不是大失颜面。”曹刿回答说:“臣愿随主公一同前往,会盟之上必定为国据理力争,让齐侯不敢藐视于我。”

于是鲁庄公便写信给齐桓公,先为没参加北杏会盟之事向齐桓公致歉,然后与齐桓公约定,于当年八月在柯地会盟。

齐桓公得到鲁庄公书信后,即刻带人前往柯地提前安排布置,到了约定日期,齐桓公率领一帮大臣早已在约定之处等候鲁庄公。

不一会儿,鲁庄公便带曹刿等人缓步而来,只见齐桓公独自一人站在数丈高的祭坛之上,坛上插满青红祭旗,坛下两旁武士林立,煞有介事,气氛十分凝重。

鲁庄公按照管仲指引,一步步靠近并登上祭坛,曹刿手握宝剑紧随其后,管仲立刻上前拦住道:“祭坛为诸侯盟誓之处,闲杂人等不得擅入。”

曹刿并不答话,一步冲上祭坛,将手中宝剑架于齐桓公勃颈之上,坛下的管仲、王子成父等人大惊失色,立即冲上来就要擒拿曹刿,齐桓公却挥手制止了他们。

典故说春秋29:“北杏会盟”,齐桓公霸业初成只见齐桓公镇定如常、面无惧色的问道:“将军这是何意?”曹刿回答说:“我想知道君侯为何召集会盟。”

不等齐桓公答话,管仲抢先说道:“诸侯会盟,为的是惩强扶弱,除暴安良,齐心协力共扶王室。”

曹刿回答说:“既然是惩强扶弱,那齐国屡次犯我边境,攻城略地,是否要给鲁国一个说法,否则君侯就是背信弃义。”管仲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曹刿接着说:“除非齐国归还占有鲁国的汶阳之田,否则鲁国就拒绝会盟。”管仲不敢做主,忙用眼神请求齐桓公指示,齐桓公点头答应,得到了齐桓公和管仲的承诺,曹刿这才扔掉宝剑走下祭坛。

接着齐桓公就和鲁庄公在祭坛上焚香下拜、歃血盟誓,完成各项祭祀的仪式。

等到齐桓公从祭坛上下来时,曹刿又上前对齐桓公说道:“为确保君侯言而有信,我请求和君侯盟誓。”

管仲闻言立即阻止道:“岂有诸侯和大夫盟誓之礼。”没想到齐桓公却大度的说:“区区小事,不必计较,我这就与将军盟誓。”说完便重新走上祭坛,指天发誓道:“如果我不归还鲁国汶阳之地,人神共诛。”

鲁庄公和曹刿看到齐桓公如此有诚意,当即称谢不已。

等到齐桓公回到临淄之后,便下令隰朋前往鲁国办理汶阳之地的交割手续,隰朋和王子成父都对曹刿劫持事件愤愤不平,请求齐桓公发兵鲁国。

可齐桓公却说:“寡人身为盟主,自当言而有信,岂能为了尺寸之地,而失天下士大夫之心。”隰朋和王子成父只好不再说多,没过几日,隰朋就代表齐国将汶阳之地尽数归还鲁国。

曹卫两国得知此事之后,都称赞齐桓公是信义之人,足以领袖诸侯,于是纷纷写信向齐桓公致歉,并表示愿意与齐国结盟。

鲁卫曹等国的问题相继解决之后,接下来就轮到宋国了,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再次派人到洛邑朝觐,向周釐王告知宋桓公的抗旨之罪,请求天子降旨讨伐。

周釐王得到信后,派遣大夫单伯领天子之兵前来相助,齐桓公感动不已,又派人分别联络陈、曹等国,于公元前680年向着商丘出发。

大军抵达宋国郊外之后,宁戚向齐桓公建议道:“主公会盟诸侯,目的是想以仁义征服天下,如今主公奉王命讨伐宋国,若能以德行让宋国屈服,岂不是比刀枪利刃更为有效。”

宁戚这一番话很合齐桓公胃口,齐桓公立刻说:“想来爱卿已有良策,那就有劳爱卿辛苦一趟,如果能说服宋公讲和,那你就是大功一件。”

于是齐桓公下令三军原地待命,宁戚则孤身一人前往商丘面见宋桓公。

宁戚来到宋国朝堂之后,宋桓公一见面就质问道:“先生可是为齐侯做说客而来。”宁戚不慌不忙的答道:“我不是为齐国,而为明公,如今宋国已是危在旦夕,可怜明公却还不自知。”

宋桓公恼怒的说:“你倒说说,宋国何以危在旦夕,要是说的不对,殿前的油锅早已为你备好。”

宁戚坦然说道:“我主之前奉天子之命会盟诸侯,而明公却无故背离,天子盛怒之下,命令我主兴师前来问罪,然而我主为使百姓免遭涂炭,特派下臣前来劝说,如果明公执意出兵抵抗,不但失了君臣大礼,还会失去民心,明公将来又有何面目在诸侯间立足。”

宋桓公被说得有些心动,于是就问:“那先生有何看法?”

宁戚回答说:“自平王东迁以来,诸侯纷争不断,我主不忍百姓受苦,上承天命、主政华夏,此乃万世之功,明公如果顺天而行,上可不失天命、下可安抚百姓,又能结交外援,倘若明公逆天而为,届时天下诸侯竞相来讨,任命宋国坚甲利刃,又能抵挡几时。此中利弊、还望明公仔细斟酌。”

典故说春秋29:“北杏会盟”,齐桓公霸业初成宋桓公听完宁戚的分析,立即走下殿阶握住宁戚的手说道:“若不是先生高见,宋国几乎将亡于寡人之手,我这就跟随先生去面见齐侯。”

没过多久,宋桓公就在宁戚的引领下来到城外与齐桓公相见,二人握手言和,齐桓公这才与单伯带着部队离开了宋国。

到了公元前680年冬天,齐桓公在鄄地与宋桓公、卫惠公以及单伯相会,进一步深化友谊,而郑国的郑厉公也参加了此次会见。

之前讲过,郑厉公由于暗杀祭足失败而被迫出逃,那么如今为何又重新登上了国君之位,在这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