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71:“封建亲戚”,分封制度的起源

分封制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标志着以天子位核心的统治制度正式确立,那么这个转折起源于何时,又是怎样形成的,《左传》中记载的这一典故将会告诉你答案。

上回说到,晋文公料理完介子推的丧事后,又马上集中精力处理周王室的问题,那么周王室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说起这次麻烦,就不得不提一下郑国与滑国之间的恩怨,滑国位于今天河南省巩义市西南、登封市北部一带,与郑国相邻。

在郑武公和郑庄公统治时期,郑国国力强盛,对周边国家形成了很大的威胁,临近的滑国为求自保,自然就沦为了郑国的附庸。

等到庄公的儿子郑厉公和郑文公相继上任后,郑国实力开始衰落,不但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力,甚至成为了齐楚等大国之间较量的棋子,在这样的形式下,滑国便蠢蠢欲动,想要脱离郑国的控制。

典故说春秋71:“封建亲戚”,分封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640年,滑国公然背叛郑国,转而投靠卫国。郑文公当然不能答应,派公子士和洩堵寇二人率领大军一路攻入滑国都城,滑主无奈之下只得向郑国投降,并答应继续做郑国的属国。

谁知四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636年,滑国再次叛郑附卫,郑文公便二次派大军讨伐,滑主无奈之下只得写信向周襄王求助。

周襄王觉得,郑国自武公开始便一直都是王室的卿士,与王室关系十分紧密,因此自己只要派一位使者从中调停,郑文公一定会卖个面子给自己。

然而事实却并不像周襄王想的那样,他的使者伯服和游孙伯奉命抵达新郑,并向郑文公传达了他的旨意后,郑文公非但不肯答应,反而觉得周襄王有意偏袒滑、卫两国,因此一怒之下便将伯、游二人囚禁了起来。

周襄王哪里能容得下郑文公如此无礼,当即召文武百官议会,决定发兵郑国。

大夫颓叔首先说道:“当年繻葛之战,郑武公箭射先王,已是严重失礼,如今又敢囚禁大王的使者,若不严加惩戒,到时候定会酿出祸患。”

另一位大夫桃子也补充道:“大夫所言不错,若不趁此机会教训郑国,向诸侯示以警示,到时候各国岂不是更不把天子放在眼里。”

周襄王听了二人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颓叔:“郑国虽是小国,但也不乏能征善战之人,又有三良辅佐,爱卿有何建议。”

颓叔说:“大王不如向翟国借兵,翟国近年来朝贡不断,对天子之事尽心尽力,可以一用。”

富辰听了他的话马上反对说:“此事万万不可,翟国虽然恭顺,毕竟是外族,而郑国尽管一时失礼,却是大王的宗族兄弟,大王岂能以外族而伐同宗。”

颓叔说:“当今之势,能一心拱卫王室者,就是大王的忠臣,何必计较同族还是外族?”

富辰又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年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为保卫王室,将天下土地分封给同宗的兄弟子侄,让他们建立国家,维护我大周的安定,如今大王借外族之力攻打天子屏障,不仅会引狼入室,更违背了先祖的教诲,还望大王三思。”

富辰的这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话,诠释了我国分封制度的起源,周武王分封天下,不仅确立了天子的领导地位,为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形成了我国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社会,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打开了大门,并由此出现了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地主和农民,到后来商鞅变法,允许土地私有化,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

再说富辰尽管有理有据,然而周襄王却已下定决心,因此仍然决定按照颓叔的建议,写信给翟国,要求他派兵一同讨伐郑国,支援王室。

翟主对中原早就垂涎三尺,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恰好这时候周襄王命他出兵伐郑,对他而言正中下怀,因此翟主毫不犹豫的回信答应了周襄王的要求,并亲自领兵赶奔洛邑。

典故说春秋71:“封建亲戚”,分封制度的起源

在周、翟两国军队的夹击之下,郑国很快落败,郑文公只得向周襄王请和,并送回了被他扣押的游孙伯和伯服二人。

教训了郑国之后,周襄王心里颇为满意,恰好这时他的王后又因病去世,因此周襄王为了表彰翟国的功劳,便有心迎娶他的女儿为后。

襄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颓叔和富辰后,颓叔马上赞成道:“听说翟主有两个女儿,年龄大的早年已经嫁于晋国重耳为妻,而年龄小的那个正好与大王相仿,且容貌更胜于其姐十倍,配与大王再合适不过。”

襄王听了更加动心,谁知富辰却反对说:“臣以为此事不妥,翟国虽然有功,但大王已经对他有所赏赐,若再将其女立为王后,只会助长翟国的贪婪,给大王埋下隐患。”

周襄王面有不悦,对富辰说:“大夫太过多虑,区区一个女子,能对寡人有何威胁,寡人娶一妇人,难道还要大夫批准?”

这话对富辰来说太过严重,富辰只好选择沉默,于是周襄王便让人备好聘礼,派伯服为使者前往翟国,将翟主的次女叔隗娶了回来。

典故说春秋71:“封建亲戚”,分封制度的起源

然而周襄王没有想到,这个叔隗来到洛邑之后不久,很快就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内乱,以至于周襄王不得不写信向晋文公求助。

那么这场内乱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晋文公又将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