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土会盟”的典故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是晋文公称霸春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这次会盟,晋文公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上回说到,晋文公在衡雍得知成得臣自杀,马上改变回程计划,命令部队原地驻扎,他要在这里办一件大事。
晋文公先是给周襄王写了一封信,请他移驾到衡雍来,接着又命令先轸带人在离衡雍不到二十里地的践土为周襄王修建一座行宫,恭候圣驾到来。
十几天时间,一座简易的宫殿在先轸加班加点监督之下修建完成,说是简易,但也是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晋文公验收之后十分满意。
就在周襄王銮驾抵达的前一天,郑文公提前一步赶到,应栾枝的邀请来和晋文公结盟,晋文公命人在行宫之外搭起祭坛,与郑文公歃血盟誓,之后晋文公又让郑文公在周襄王到来时担任相礼,郑文公唯唯受命。
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初十,周襄王带着卿大夫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等人如约抵达践土,晋文公早早的带着一班文武大臣步行十里相迎,周襄王来了之后,一行人簇拥着他来到行宫正殿,周襄王居中就座,接受晋文公及其他士大夫的三拜九叩大礼,郑文公作为相礼,指导众人按照当年周平王接待晋文侯时候的礼节完成各项仪式,晋文公又将从楚国缴获的物资献给周襄王,包括驷马披甲的战车一千两,步卒一千人等,周襄王非常高兴。
两天以后,周襄王在行宫摆下酒宴大宴群臣,襄王高坐正中,往下是晋文公和王子虎分左右上座,再往下是郑文公和内史叔兴父,再往下便是狐偃、先轸等一班大夫。
酒宴开始,周襄王特意命人将他珍藏多年的美酒取来招待众人,并允许晋文公近身向自己敬酒,以显示他对晋文公的器重。
酒过三巡,周襄王站起身来向众人宣布:“自平王东迁以来,王室逐渐衰落,诸侯相争、社稷动荡,先有齐桓公领袖诸侯,匡扶天下,王室基业才得以延续,桓公已逝多年,诸侯又现离心离德之兆,寡人正欲寻一位胸怀大志之人,能将桓公的霸业继承下去,今晋侯重耳雄才大略,才德并举,寡人决定册封晋侯为诸侯长,代表天子号令四方,天下诸侯,都应团结在晋侯左右,不得再有二心。”
晋文公受宠若惊,赶紧起身离席,跪在周襄王面前诚惶诚恐的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再加上年事已高,恐难以胜任,因而不敢受命,周襄王勉励他说:“叔父不必过谦,你的能力寡人清楚,当今天下,除了叔父之外,恐怕再无人能担此重任,还望叔父以社稷为重。”
晋文公一连辞了几次,见周襄王依旧态度坚决,这才接受了任命,并再次向周襄王磕头谢恩,周襄王命令叔兴父当场写下策书,盖上天子玺印交给晋文公,又让王子虎尽快打造祭祀用的大辂、戎辂、服侍等物,以及红色弓一张,红色箭一百支,黑色弓十张、黑色箭一千枝、黑黍造的香酒一卣,勇士三百人,作为晋文公会盟诸侯、昭示天子诰命之用。
在之后的几天里,晋文公又多次来到行宫朝觐周襄王,并接受周襄王的款待。
在朝觐快要结束时,王子虎特意选了一天来拜见晋文公,见了晋文公以后,王子虎向他提议说:“天子降恩,封明公为诸侯之长,明公何不尽快发信邀请各国诸侯前来会盟,将此事敲定,我那里为明公准备的祭祀用品已经办的差不多了。”
晋文公也早有此想法,现在听王子虎说祭祀用品已经备齐,大为满意,谢过王子虎之后,晋文公便开始给各路诸侯写信,邀请他们来践土参加会盟。
其他诸侯先搁过不提,单说卫国的卫成公,这时候卫成公还躲避在襄牛,他收到晋文公的信后心里不由得打起了鼓,当初卫成公表面上答应归顺晋国,但后来在城濮之战爆发后,卫成公又转而站在了楚国一边,所以他担心万一晋文公对此事耿耿于怀,趁着会盟时与自己算账,那他的处境将十分危险。
想来想去,卫成公也没个注意,最后决定把他的心腹甯武子找来商量,甯武子想到一个办法,他给卫成公建议说:“眼下我们夹在晋楚两国之间,确实有些难办,虽然楚国一时战败,谁又能保证他日后没有翻身之日,如果我们今天降了晋国,那时候楚国又来问罪,我们将很难办,所以最好两边都不要得罪。”
卫成公问:“这事说起来容易,可我们该怎么做。”
甯武子说:“主公可以拖言身体不适,让您的弟弟叔武替您监国辅政,并让元喧辅佐他,这样他们便可以代表卫国参加会盟,主公您则移驾到楚国郊外暂避,让楚王看到您对楚国的忠心,主公以为如何。”
卫成公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似乎对甯武子这个提议有些看法,甯武子明白卫成公的心思,于是进一步解释说:“主公也不必担心,您到楚国避居只是暂时的,叔武宅心仁厚,元喧又忠正耿直,相信这二人断然不会做出篡逆之举,国君之位迟早还是您的。”
卫成公觉得这话倒也在理,再说眼下除了这个办法,也在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于是就口头草拟了一份诏书,由甯武子代笔完成,说自己因身体不适,暂时无法回国,再此期间由元喧辅助叔武监国。写好之后,卫成公就让甯武子送到楚丘去,他自己带着亲兵跑到了楚国,结果刚一到楚国边境,卫成公就听说楚庄王对于城濮之战失利的事情大为光火,已经将成得臣处死,卫成公担心殃及自己,只好又改道陈国避难。
甯武子回到楚丘把情况告诉给叔武和元喧后,叔武十分犹豫,他觉得让哥哥在外面受苦,他却留在国中享福,有违臣子之道。
元喧却劝他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来,主公将此重任托付给公子,公子自当以大局为重,不应有任何杂念。”
叔武只好先勉强应允下来,元喧又转而对甯武子说:“主公向来多疑,如今仓皇之下让公子监国,时间长了难免会引起他的怀疑,所以请大夫回去时,将我的长子元角一并带走,以问安的名义留在主公身边为质,这样好让主公放心。”甯武子对元喧的忠心非常敬佩,当即向他保证,自己一定会完成任务,请元喧放心。
送走了甯武子,元喧也不敢耽搁,赶紧侍奉着叔武前往践土参加会盟,在去的路上,大夫周歂私下对元喧说:“主公疑心很重,现在将国家托付于公子和大夫,将来一定会反悔,到时候二位难免面临杀身之祸,公子叔武仁义宽厚,在国内很得人心,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将主公废掉,改立叔武为国君,这样既可顺应民心,你我二人日后也会得到叔武的信赖,岂不是很好。”
元喧不等周歂说完就马上回绝道:“咱们可都是饱读圣人经典的人,怎能在这种关键时刻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刚才所说我全当没听见,你也不必再开口。”周歂见元喧态度坚决,也不敢再说下去,可元喧没有想到,这件事不久之后将给他带来巨大麻烦。
当年的五月二十六日,宋成公、鲁僖公、蔡庄公、郑文公、齐昭公以及卫国叔武等多国诸侯先后抵达践土,人到齐之后,会盟也如期举行。
众人先是在晋文公的带领下来到行宫参拜周襄王,接着一行人又来到行宫外的祭坛跟前,王子虎早已奉命在此恭候他们,眼看着吉时已到,王子虎代表周襄王领着众人跪在祭坛之前,先向天地神灵进香叩拜,又面朝行宫方向摇摆天子,王子虎宣读祭词,然后由晋文公往下,众诸侯挨个登上祭坛歃血盟誓,完成祭祀的各项仪式。
礼毕之后,众人依次序落座,王子虎站在祭坛前大声宣布说:“今日召众位诸侯到此,为的是重修旧好,让天下人团结一心,奉天子诰命,从即日起,晋侯便是所有诸侯的诸侯长,其余诸侯都要服从天子和诸侯长的号令,同心协力,匡扶社稷,不得再有相互攻伐之事,如有违背者,天神不佑。”
众人听了都表示愿意服从天子的命令,往后甘愿围绕在晋侯左右,绝无二心。
这就是晋文公“践土会盟”的典故,这次会盟是继齐桓公葵丘会盟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晋文公也因此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任霸主。
当天晚上,晋文公在馆驿摆下酒宴,热情款待各路诸侯,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席间晋文公还专门来到叔武身边私下对他说:“公子的才华远胜于令兄,何不取而代之,寡人愿意暗中助你一臂之力。”
叔武听完先是对晋文公的好意表示感谢,进而又说:“明公今日会盟,是为了推行仁义之道,诸侯之间尚不可相欺,更何况我兄弟,我只求明公早日下令将我兄长召回,顺应民意,除此之外,叔武再不敢有别的想法。”
晋文公想不到眼前的这个卫国公子如此深明大义,令他十分感动,于是他坚定的告诉叔武:“请公子放心,等到寡人回国之后,一定马上派人去将令兄迎回卫国,但愿他将来也能体会你的用心。”叔武感激不已,忙带着元喧向晋文公连连称谢。
第二天,众人送走了周襄王的銮驾,然后各自回国,晋文公也带着他的人来到黄河边上准备渡河,可这时他却发现,黄河沿岸竟然没有一只渡船。
晋文公很是恼火,叫人马上去把舟之侨找来问话,可手下却汇报说并未看到舟之侨身影,原来当日晋文公命令舟之侨在黄河上打造渡船,以备回国之用,可舟之侨却因想念家中老母,又觉得晋文公与诸侯会盟还需要些日子,于是就没跟任何人打招呼,自己偷偷跑回了家。
晋文公弄明白情况后气得恨不得将舟之侨脑袋砍下,先轸劝他说:“现在生气也没用,还是得赶紧想个办法先过河才是。”
晋文公问他:“你有什么办法。”先轸回答说:“可以派人拿钱向附近的百姓购买船只,两岸百姓早久闻主公威名,定会鼎力相助。”
晋文公觉得在理,就让栾枝负责督办,没用几天时间,栾枝就为晋文公搞到了六七十艘渡船,晋军一行总算是安全的返回了绛邑。
六月三十日,晋文公率领百官前往太庙祭拜先祖,告知城濮战役和践土会盟的整个经过,接着晋文公当着列祖列宗的面犒赏三军,以狐偃为首功、先轸次之。
在场有人问晋文公说:“此战全靠先轸运筹帷幄,为何他的功劳却在子犯之下?”
晋文公解释道:“先轸之功在于为我出谋划策,而子犯之功在于坚定我的信心,谋略只能用一时,但子犯的话却让我终生受用。”众人听罢无不心悦诚服。
接着晋文公又因舟之侨私自行动,延误大军行期将他问斩,祁瞒也因为作战不利被斩首,由茅筏顶替他的职务,其余有功或有罪之人,也根据情况一一作了处理,百姓们听说后都感叹说:“主公赏罚分明,恩威并用,晋国定能成就万世基业。”
赏赐完毕之后,晋文公在众人的拥护下返回了王宫,过了几天消停日子,谁知这一天,手下来汇报说:“卫国大夫元喧身着孝服在城外求见,说是希望主公能为他做主。”
那么元喧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晋国,他又为何身穿孝服,卫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