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96:“夏日可畏”,对手眼中的赵盾

“夏日可畏”是出自《左传》的一段典故,内容是关于晋国大夫赵盾的性格描述,从赵盾对手的角度评价赵盾是怎样一个人。

上回说到,赵盾对秦国出尔反尔,立了年幼的夷皋为国君,但紧跟着却惹了一堆麻烦。

在文公时期,晋国确立了霸主之位,到了晋襄公在任虽然没有太大的作为,但也三败秦军,声望有增无减,所以如今晋灵公执政,诸侯们还是习惯遇到事情找晋国解决。

公元前620年,鲁文公派襄仲来晋国求援,向赵盾诉说鲁国边境遭到潞国骚扰一事。

典故说春秋96:“夏日可畏”,对手眼中的赵盾

潞国是狄国的一个分支,也是赤狄之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因其国君和大多数国人都以潞为氏,因此称之为潞国。

潞国可以说是所有狄国中最不安分的一个,早在晋献公时期,潞国就为了能抢占中原多次与晋国发生冲突,而眼下潞国又刚换了一个新的相国,名叫酆舒,此人不但野心大,手腕也十分强硬,一上任就大搞武力扩张。他经过分析之认为,过去的几十年里潞国之所以未能占据中原,完全是战略上的失误,以潞国的实力根本无法和强大的晋国为敌,因此酆舒就把目标锁定在了实力相对弱小的鲁国。

赵盾听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却并不打算出兵支援,在他看来,晋国此时不适合与潞国开战,一来晋灵公刚刚即位,威望不足,西面又有秦国虎视眈眈;二来晋襄公时期曾为了削减开支,将原本对付狄国的五路军裁撤,造成眼下兵力不足,因此经过慎重考虑,赵盾觉得促成鲁国与潞国和解才是上策。

这时候赵盾想起一人,就是已经逃往潞国的狐射姑,他觉得只要把这件事交给狐射姑来办,一定能够解决。

赵盾这样想也是有他的道理,因为狐射姑和赵盾虽说不对付,但终究是个人恩怨,狐射姑自小受其父亲影响,对父母之邦却有着一份忠义,所以如果以晋国的名义向狐射姑提出要求,狐射姑自然会照办,而且在狐射姑出奔之时,赵盾曾专门派臾骈将他的家小都安全护送到了潞国,出于这一点,狐射姑也会答应帮这个忙。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狐射姑收到赵盾的信后立刻就去找酆舒谈,狐射姑如今的身份是潞国的工正,主要职责是管理百官,等他见了酆舒,直截了当的问酆舒是否准备对鲁国用兵,酆舒也不隐瞒,当即承认了,狐射姑便说:“元帅可知道那鲁国可不是随便能攻打的,鲁国乃周公之后,礼乐之邦,长久以来秉持周礼,表率诸侯。自平王迁都后,中原各地礼崩乐坏,典教废止,然而鲁国不但不受其害,反而成为周礼的最大践行者,人常言,今之周礼尽在鲁,周之至亲莫如鲁,足见鲁国在诸侯中的影响力,况且鲁国还有很多著名的贤士,如臧孙辰、展喜等人。元帅欲立足中原,更应尊贤重典、礼善天下,而您如今却把矛头指向礼治的鲁国,岂不如同逆水行舟、背道而驰,还望将军三思。”

酆舒虽说自傲,但也听得进人言,他见狐射姑这一番大道理说的是有理有据,也颇为受教,经过再三斟酌,决定采纳狐射姑建议,将围攻鲁国的军队撤了回来。

鲁文公得知潞国撤兵,对晋国和赵盾都是感恩戴德,赶忙派襄仲带着聘礼去晋国拜谢赵盾,又赞赏赵盾是赵衰、狐偃再世,唯一能将晋国霸业延续下去的人。

赵盾听了这话十分受用,他灵机一动:“如今主公年幼,不能主事,我何不代他召集诸侯会盟,一则彰显晋国之威,再续先君遗业,二则我也可以行诸侯之事,让天下人尽知我赵盾之名。”

赵盾决定说干就干,送走了襄仲,他马上写信给齐、卫等八国诸侯,打着庆贺晋灵公即位的名义,邀请他们在扈地举行会盟。

典故说春秋96:“夏日可畏”,对手眼中的赵盾

到了约定的日子,齐昭公、宋成公、卫成公、陈共公、郑穆公、许昭公和曹共公等先后到齐,晋灵公因年龄太小,便由赵盾担任会盟的主持。但是在会盟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却让赵盾十分不满,那就是鲁文公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迟到了。

赵盾觉得鲁文公这是有意在轻慢他,于是私下找郤缺商议说:“晋国新君即位,邀请诸侯会盟,这是关乎国体的大事,也是本帅第一次在诸侯中露脸,鲁侯竟然姗姗来迟,简直不把晋国和本帅放在眼里,我准备发兵教训他一番。”

郤缺却觉得会盟本是为了结好诸侯,向天下昭示仁义,就为了区区一点小事便动起干戈,似乎显得晋国不能容人,于是就劝赵盾说:“鲁国的事情可先缓缓,眼下有件更重要的事需要马上办理,自古圣人治国,除了要以武力征服四方,更注重德行修养,怀柔天下,以示恩德。往日卫国不服从晋国,所以先君文公占了它的戚地,如今卫国已经顺服,就应该把戚地还给卫国,以彰显晋国对盟友的慷慨大义,这样才能另四方诸侯诚心归顺,巩固晋国的盟主之位。”

赵盾听了这话大受启发,于是决定按郤缺所说,暂时不理鲁国的事情,而是尽快把卫国的事情办好,等到第二天会盟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赵盾就当众宣布:“当年卫国亲楚、背离王室、助纣为虐,我先君不得已出兵占了卫国的戚地,如今卫国已然归顺中原,为了体现大义,本帅决定,将晋国所占卫国土地尽数归还,还望卫国日后引以为戒,再勿行有违道义之事。”

典故说春秋96:“夏日可畏”,对手眼中的赵盾

卫成公没想到来参加个会盟还能有意外收获,他赶紧起身来向赵盾致谢,赵盾也很守信用,一回国就派解阳将戚地连同郑国当年占领的匡地一同还给了卫国,又与卫国重新划定了疆界。

到了第二年春天,赵盾亲领大军讨伐鲁国,准备就鲁文公迟到一事兴师问罪,鲁文公得知消息赶紧派襄仲到边境去酬军,向赵盾道歉,赵盾也不想把问题搞得太复杂,见鲁文公已经认错,就与鲁国重新会盟,然后带着人马返回了。

这件事不久传到了潞国,酆舒听说后便与狐射姑谈论起了赵盾,他问狐射姑说:“将军与赵衰父子二人都相识多年,不知道你对他们有何评价。”

狐射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赵衰就好比冬天的太阳,而赵盾则更像夏天的太阳。”狐射姑说到这里就此打住,让酆舒自己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后来西晋著名的军事家、史学家杜预在读到这段典故后,专门对狐射姑的评价做了注解:“赵衰如冬日,冬日让人觉得可爱,赵盾如夏日,夏日让人生畏。”大致意思就是形容赵盾这个人做起事来就如同夏天的烈日一般,往往因其手段激烈而令人生畏。

这就是“冬日可爱、夏日可畏”的典故。

狐射姑的这一番评价,不知道酆舒当时是否充分体会,但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很快就印证了狐射姑的话。

典故说春秋96:“夏日可畏”,对手眼中的赵盾

这件事情的大致起因还得追述到当年晋襄公的阅兵,在那一次赵衰和先且居等人先后病故,晋襄公就考虑让士縠和梁益耳统领中军,后来因为先克的建议,他才改变主意选择了狐射姑和赵盾,士縠、梁益耳的心腹手下箕郑父和先都也因此未能得到提拔,这四人便与先克结了怨。

还有一个叫蒯得的人,因被先克夺了自家田产,也对先克恨之入骨,他便与士縠和梁益耳等人勾结在一起,准备发动叛乱,趁机将先克连同赵盾一并除掉。

这几人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赵盾是相国,又是中军统帅,国中半数都是他的亲信,如果要对付赵盾,就必须寻找外援。梁益耳于是提议:“当年秦伯因公子雍一事与赵盾结怨,士会和先蔑也被逼得背井离乡,不如我们就和士会联络,一面让他向秦国借兵杀回绛邑,我们再在城中伺机先将先克除掉,断了赵盾臂膀,两面同时进行,这样可保万无一失。”

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妙,于是就由士縠挑头,将他们的想法都写在信里,派心腹人士准备去往秦国交给士会,又让蒯得暗中筹措人手,趁下月先克外出祭祖时将他刺杀。

这一天,先克带着几个随从出了城,准备到祖庙去拜祭,蒯得按计划和他的手下化妆成强盗,远远跟在先克的后面,眼看着时机差不多,蒯得一声令下,几十个刀斧手一拥而上,将先克团团围住,不等先克开口说话,早有人上来一刀就把他脑袋削了下来,先克的几个侍从吓得双膝发软,跪在蒯得面前苦苦求饶,蒯得担心走漏风声,下令将这些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死。

赵盾事后得知先克被盗匪所杀,不由得心里起疑:“绛邑城周皆有哨尉巡城,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多匪盗,还敢公然谋害朝中大臣,其中必有隐情。”

于是赵盾派出重兵在进出绛邑的几个要道把守,严查可疑人员,结果没抓住暗杀先克的凶手,反倒意外的截获了士縠写给士会的密信。赵盾看罢信中内容,明白了这次事件的整个过程,气的一拍桌子大骂道:“匹夫安敢害我。”随即派人到城内分别将士縠、梁益耳等一一抓获。

第二天朝议时,赵盾将密信拿出来给众人看,语调之中明显带着怒气说:“士縠等人受君之恩,不思回报,竟然里通外国,准备借他国之兵回来造反,这种人岂能姑息。”

典故说春秋96:“夏日可畏”,对手眼中的赵盾

说完赵盾就让武士将士、梁四人推出殿外斩首,又下令将他们的家小妻儿全部捉拿,处死了四五十人,剩下的也都被关进了大狱,这场风波也就这样平息了。

虽说这次谋反未能掀起大浪,但赵盾仍然心有余悸,他想到:“士会过去在晋国颇有威望,能力也很强,如果任由他继续留在秦国,终究是个隐患,还得想个办法解决。”

就在这个时候,边境又传来急报,秦康公调集兵车一百乘,在士会、先蔑等人的辅佐下向晋国发起进攻,意在报令狐之恨。赵盾得知情况后也积极组织应战。

那么秦晋两国接下来的矛盾将如何进展,赵盾最后又会怎样解决士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