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成语典故

祸起萧墙

《祸起萧墙》成语典故

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来拜见孔子

【出处】

《论语·季氏》:孔子曰:“求!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那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义】

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故事】

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奴隶制开始瓦解各诸侯国之间为抢夺土地、扩大势力,经常发生战争。

当时,孔子的家乡鲁国的政权由国内的大臣季康子掌握,其他几个有实力的大臣也蠢欲动,季康子为了拓展自己的势力,决定出兵攻打鲁国的附属国颛臾。

有一天,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来拜见孔子,把这个消息告诉孔子。当时,冉有和季路都是季氏的家臣。孔子责备内求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怎么能攻打呢?”冉求辩解说:“这是季氏的主意,我们二人仅仅是家臣我们并不主张攻打颛臾。”孔子说:“作为家臣,就应当竭尽全力制止危险的发生,否则就是推卸责任,是失职。”冉求说:“颛臾的势力越来越大,现在不攻打,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处,人便不会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吸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二辅佐季康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降服;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康子的担忧不在颛臾,而在国家内部。”